贵州财经大学党委统战部
统战部

联席会议

您的位置: 首页 > 联席会议 > 正文

【纪念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民盟中央帮扶七星关区——巍巍七星情 阔步奔小康

发布部门:统战新语 发布时间:2018-07-11 浏览次数:

新语按:

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30年来,统一战线坚持把毕节试验区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平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倾力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即日起,“统战新语”将刊发系列文章,介绍30年来统一战线有关方面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共同见证乌蒙腹地、花海毕节的蜕变新生。

30年前的毕节是一块贫瘠多灾的土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急剧扩张,人民生活贫困程度很深,可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正式成立,确定民盟中央对口帮扶七星关区,民盟与七星关就此结缘。

30年来,民盟中央和民盟各级组织始终牵挂七星关人民、情系七星关发展,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盟内资源,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倾情倾力帮扶七星关,为这块土地的发展与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汗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己任”的民盟精神和“奔走国是、改善民生”的优良传统。

在民盟中央的倾情帮扶支持下,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地区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5.7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8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8年的384元提高到2017年的城镇28976元、农村8572元,贫困发生率从57.65%下降到当前的5.75%,下降了近52个百分点,贫困面貌大幅改观。三产比例渐趋合理,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到多产支撑的跨越。基础设施瓶颈得以突破,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水利、电讯设施逐步完善。生态建设成果丰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30年来,全区累计造林149.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6.98%提高到现在的55%。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坡改梯、水土保持等工程,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005平方公里。

成果

引领 凝聚发展力量

扶贫先扶智,致富先育人。在近30年的帮扶历程中,民盟始终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渠道,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注重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大力开展智力帮扶。

2004年,在时任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厉以宁先生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立了“光华-泰达-毕节”领导干部培训项目,成功举办了三期培训班。该项目立足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减贫这个中心,广泛研讨制度变迁、政策支持、城镇化、民营化、环境保护、教育和人才资源投资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等,为七星关区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拓思维、管理素养、创新能力的干部,是智力帮扶七星关区的一次有益尝试。

教师培训强素质。2007年起,民盟将毕节试验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正式纳入“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旨在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使农村孩子受到更良好的教育。在民盟中央的牵线搭桥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北京四中网校等知名教育机构多次到七星关区开展教育培训,内容涉及中小学教学、教材、教法培训,英语、美术、音乐、计算机等学科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培训,中小学教师德育教育业务培训等。多年来,民盟“烛光行动”为七星关区培训中、小学教师1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七星关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捐资助学强基础。2004年,厉以宁先生及夫人在毕节考察,把他个人荣获的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金300万日元全部捐献给毕节市七星关区,建设毕节宗琳小学。

2010年,民盟中央协调资金50万元援建鸭池镇光汇烛光小学,在2013年5月光汇烛光小学的落成仪式上,时任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出席并为学校揭牌,民盟盟员、浙江慈溪育才学校校长沈宏邦现场又向该校捐赠现金20万元。民盟中央和各级组织还先后投入260余万元,改扩建大湾希望小学、何官屯中心小学、马鞍村小学、杨家湾镇希望小学、朱昌同心幼儿园、长春堡王官小学等学校,七星关区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同心助学”洒希望。2015年“同心助学”活动启动,民盟东部十省市相关学校与七星关区13所中小学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采取“一对一”帮扶,将之前分散的、小范围的、短期的教育帮扶向固定的、集聚的、长期的教育帮扶模式转移,通过资金、物资捐赠,改善学校校舍、教学设施设备,通过教师培训、教学示范、跟班学习、互访交流等形式,有效提升七星关区教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为七星关区教育事业提质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民盟中央及民盟东部十省市组织赴七星关区开展“同心助学”活动19次,捐赠现金230余万,培训教师1200余人,捐赠电脑126台、课件1978套、校服300套以及价值330万的图书。民盟中央协调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捐助800万码洋图书给毕节市10个县区的133所中、小学校。

一次次的考察调研、一次次的培训指导、一次次的捐资助学,为七星关区决胜贫困、同步小康储备了人才,凝聚了力量。经过民盟30年的帮扶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七星关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32%,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53.5%,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8年。

扶 守护群众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针对七星关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人才少等难题。民盟组织积极支持、热心参与,开展了“明眸工程”“名医大讲堂”“新肝行动”等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为七星关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撑起了一片“蓝天”。

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医生素质。多年来,民盟坚持在七星关区开展医务人员培训,组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益德医院、温州医学院、河北红十字基金会医院、贵阳医学院等知名医院专家,通过“民盟名医大讲堂”等平台,对全区医疗卫生人员采取跟班学习、举办专题讲座、专家查房、病例分析等方式,开展多学科、多层次的培训,累计培训医务人员达2000余名。

进行义务诊疗,彰显医者仁心。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先后8次组织医疗专家组赴七星关区开展义务诊疗活动,让七星关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一流的医疗服务。2009年起,“同心•健康心动毕节行”活动为毕节试验区贫困心脏病患者免费安装心脏起搏器,活动持续3年,每年有5名贫困心脏病患者受助。2012年,民盟中央协调医疗专家组赴七星关区免费实施300余例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013年,协调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医疗专家组赴七星关区开展“唇腭裂医疗救助活动”筛查,并为100余名患者免费实施唇腭裂修复手术及后续治疗;2015年,温州医科大附属眼视科医院“明眸工程”走进七星关区人民医院,为眼病患者进行示范性手术和义诊活动;2017年,民盟“增爱义诊”走进七星关区,11名专家组织教学查房60人次,诊查患者433人次;民盟河北省委“新肝行动”两次走进七星关区,为100余名肝病患者进行义务会诊,并为3名重症贫困肝病患者进行全免费治疗。

捐建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2004年,民盟贵州省委牵头争取资金25万元,对青场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于2005年4月投入使用;2008年协调贵州省卫生厅专项资金6.6万元修建了鸭池镇上小河村(现属于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卫生室,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11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北京康益德医院、倍肯集团有关同志赴七星关区考察。期间,倍肯集团与七星关区疾控中心及19个乡镇卫生院签订《数字化整体化验室项目实施协议》,并向协议单位各捐赠一个数字化整体化验室,总价值416万元,北京康益德医院向七星关区捐赠价值110万元的药品。投入30万元新建了长春堡镇干堰村卫生室。卫生室建成后,民盟毕节市委联系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口帮扶七星关区干堰村卫生室,并为干堰村卫生室捐赠了价值3万余元的医疗器械及办公用品,保证了卫生室的正常运转。

在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多年的帮扶下,七星关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长足进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标准化建设、远程医疗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农村中小学校医配备实现全覆盖,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8张、拥有执业(助理)医师人数达到2.14人,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产业助推 增强“造血”功能

一直以来,民盟中央注重帮助七星关区培育和发展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民盟中央在七星关区选定生态环境恶劣的何官屯镇进行生态系统的治理与保护工作,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民盟盟员专家深入到乡镇,和当地群众团结协作,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的路子。通过3年多的努力,成功试验出石漠化陡坡地和坡耕地“横坡种植法”,这项既保水保肥又增加生态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受当地农民欢迎。目前,此项技术在毕节市范围全面推广,并幅射周边地区,对毕节试验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03年2月,为支持七星关区农业局开展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民盟中央选定严重缺水、生态恶劣的杨家湾镇和撒拉溪镇为试点,争取到农业部门专项资金200万元,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与方式,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探索贫困山区发展集约化农业、走开发式扶贫的创新路子。

2014年4月,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出席东部十省市民盟组织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帮助引进19个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215亿元,协调瑞庆新型墙体材料、河北连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寒泊羊养殖等项目落地七星关区。毕节市瑞庆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入驻七星关经济开发区,填补了毕节市新型墙体材料的空白,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厂区总面积为3.8万平方米。该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建筑材料,产值3.2亿,利润1120万,可提供300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垭关村寒泊羊养殖项目由贵州连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建,是河北连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舍饲养羊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七星关区。该公司秉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延长产业链”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构建当地群众充分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目前,该项目成为七星关区生态畜牧业集参观、培训、体验为一体的示范基地,有效辐射带动了全区养羊产业发展。

定点打造 形成示范带动

扶贫重在精准,贵在精准。在民盟多年的帮扶过程中,始终注重定点帮扶,围绕帮扶点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同时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

在七星关区青场镇,为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民盟中央多次邀请专家考察、调研、论证,帮助当地建设早熟商品蔬菜栽培示范基地,引导当地群众种植无公害商品蔬菜,有效帮助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水平,为青场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02年,青场镇被贵州省政协智力支边办确定为全省民主党派智力支边工作示范基地;2003年,青场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成为原县级毕节市示范基地;2004年,青场镇早熟商品蔬菜栽培示范基地受到原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通报表扬。

2006年,民盟中央把梨树镇上小河村确定为帮扶点。为帮助上小河村调整产业结构,民盟中央出资7.7万元为村民建立10个蔬菜大棚,帮助上小河村发展精细蔬菜、糯玉米、花卉和莱茵鹅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向上小河村小学捐赠了200套课桌椅及教学用具,协调民盟贵州省委无偿提供了一批价值2万元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筹资6万元解决了该校的行路难和饮水难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上小河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协调资金360万元为上小河村修建了当时毕节市的第一条通村油路,解决了制约上小河村发展的交通问题;协调资金70万元在上小河村实施白族民居改造;协调民盟深圳市委投入资金7万余元为上小河村文化活动室购置了文化器材,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娱生活。

2013年7月,民盟中央经过考察调研,把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干堰村定为民盟参与试验区建设的示范点。从此干堰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民盟中央多次组织民盟各级组织及农业、旅游业专家深入长春堡镇干堰村考察调研,为干堰村制定了详细的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先后投入30万元新建了干堰村卫生室,投入70元万元对干堰小学进行改造升级,投入100万元改造雄噶1公里道路,整合深圳帮扶资金90万元新建雄噶环湖公路900米,整合民盟各级组织和政府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建设民族同心广场及村级活动中心;投入50万元帮助建设长春堡镇干堰村雄嘎高原食用菌种植基地,协调民盟贵州省委投入35万元帮助建设林下养鸡项目,为当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一个富裕幸福、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干堰村正呈现在我们眼前。

发展成果

一路走来,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解决实际困难。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让七星关区人民感享受到更多社会发展的红利。

基础设施是制约七星关区发展的瓶颈。早在1990年,民盟中央协调资金80万元在七星关区水箐镇实施公路修建和输电线路改建工程;协调立项倒天河水库大坝综合治理工程,既解决了七星关区市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又有效改善了倒天河流域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协调资金150万元在七星关区实施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建设沼气池1500口,极大改善七星关区农村卫生条件;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启动毕节飞雄机场建设,让七星关区人民实现了期盼已久的飞天梦;民盟上海市委出资50万元援建的毕节爱民广场露天舞台,为七星关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息娱乐场所。

2008年冬天,七星关区遇到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民盟中央及时出资10万元帮助雪凝灾害房屋受损的农户重建家园。2011年至2014年,民盟中央协调北京中关村设立“烛光助学金”,资助七星关区贫困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共224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累计发放助学金44.8万元。2014年,民盟中央组织“暖梦行动之温馨黔行”活动,向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干堰村贫困家庭捐赠价值80万元物资。民盟组织开展的“明眸工程”“同心、健康心动毕节行”“新肝行动”等医疗帮扶行动,直接帮扶七星关区广大贫困患者,真正实现“健康一人,脱贫一家”。民盟组织的帮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激励着七星关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特点

民盟参与七星关区建设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谋建设和发展的一大创举,也是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的成功范例。经过试验区30年的发展,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民盟中央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民盟各级组织的鼎力相助。

高度重视 高位切入

民盟中央积极响应中央号召,30年如一日帮扶七星关区,几届专家顾问组组长钱伟长、费孝通、厉以宁、丁石孙、蒋树声、张宝文多次亲临七星关区,为七星关区的发展想点子,找路子。农村沼气建设、“东桑西移”“生猪调出大县”扶持项目、七星关区电视台的建立、倒天河水库综合治理方案、飞雄机场的建设、七星关区农业中长期规划、毕节试验区村镇银行等项目,在民盟中央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协调下得以顺利立项并实施。

健全机制 广泛参与

建立健全机制,是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建设能够持续发力的重要保障。1994年以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契机,建立民盟中央定点帮扶七星关区机制,深化帮扶形势和内容。2009年,中央统战部牵头建立了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并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以推动,强化了支持力度。以“民盟东部十省市对口帮扶七星关区工作机制”为切入口,广泛动员东部十省市民盟组织参与七星关区建设,整合了支持力量。定期派遣优秀年轻干部到七星关区挂职也成为支持七星关区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每年赴民盟中央汇报工作的联络汇报机制,能及时沟通民盟帮扶情况和请求解决事项。

注重实效 精准帮扶

积极发挥民盟组织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围绕“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五大同心工程,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七星关区,了解群众所需所想,通过在智力帮扶、示范带动、救贫济困、产业引领、改善民生等方面精准发力,努力为七星关人民“斩穷根”“摘穷帽”,有效助推七星关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同心战贫困、磅礴乌蒙旧貌换新颜;民盟倾情扶、巍巍七星大步迈小康。民盟帮扶七星关区的30年,是七星关区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深化多党合作的30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民盟帮扶定会成为助推七星关区深化改革发展,早日实现决胜贫困、同步小康美好目标的强劲“东风”。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