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党委统战部
统战部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理论园地】防止意识形态渗透,需“攘外安内”

发布部门:求是网 发布时间:2020-04-09 浏览次数:

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审议国家安全法草案。草案中增加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宣传”“防范和抵御不良文化的渗透”的规定。在意识形态渗透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国家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对国家安全法草案有侧重地进行修改,不说是“及时雨”,也可谓“未雨绸缪”。

打造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渗透不可不防。防止不良文化渗透,只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侧面。西亚、北非、中亚,一些国家出现动荡,往往是意识形态交锋的结果。而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时时刻刻都想在全球传播它的“普世价值”。传播的手段比起过去的直接“轰炸”,现在变得“温柔可人”,不论是美国大片中的“英雄人物”还是动漫杂志中“卡通形象”,意识形态渗透都变得“可亲可爱”。在地球村的时代,在互联网交织的时代,渗透的触须无处不在,其“杀伤力”的范围也被大大地延伸,如此“可亲可爱”就更具“杀伤力”。如果没有织好“防护网”,国民在意识上就容易被“洗脑”“同化”,不战而胜便不是传说,更不是神话。这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是致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意识形态的渗透,尤其是不良文化渗透,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正因其复杂,理清“解题”思路,有步骤地推进,借助各种“解题”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从这个角度讲,安全法草案的修改只不过充当了“解题”大战中的“急先锋”角色。

“攘外”还要“安内”。防止意识形态的渗透,光是“挡”不是最好的办法。“打铁还须自身硬”。唯有在自身的文化、理念建设上取得突破,形成全民价值理念的精神皈依,意识形态的渗透方能有“水来土掩”的内生力量阻挡其前进的脚步。而目测当下,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腐败蔓延侵蚀社会信任,老人摔倒帮扶成了疑问,价值航向偏离了应有的正确航道。“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更是凸显价值的错位。“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这样的图景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当下生活的一种缩影。“辉煌成就与成堆问题共存、社会进步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和谐与精神失衡同在”。这样的矛盾格局急需精神的导航,价值的引领。如此语境,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是“及时雨”,更具有战略眼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词所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能成为社会的共同理想,成为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焕发的精神力量将是不可估量。

正是存在巨大的潜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国民都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一种价值尺度来遵守。也只有每个国民都以此价值观为荣,以亲身践行为傲,重塑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使命才算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不会一蹴而就,但会随着价值观的逐步践行,日益深入民心,最终形成全民精神皈依的靶的。当然,一种理念的入脑入心不是“天上掉馅饼”,更不会凭空产生,践行成果成为一种常态在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得到生动的展现和有力传播,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有可能促成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防止意识形态渗透,只有在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的行为指南,才能出现坚不可摧的“防护网”。有了“防护网”,各种不良意识形态式的“妖魔鬼怪”才难以钻进“网”里胡作非为,肆无忌惮也就谈不上了。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一个真正的大国,如果光靠卖产品来赢得世界,那属于“低端层次”,没有“附加值”,唯有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上输出影响世界的力量,这样的大国才算“高大上”。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我们唯有锻造文化软实力,确立自己的“价值理念” ,且为全民所共同信仰,这不仅能为我们的文化安全筑牢“防火墙”,有力地阻挡意识形态渗透。同时,也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获得世界认同,博得“入场券”。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统战部